4月15日,有用戶向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其使用同一部手機、不同手機號登錄首汽約車App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兩個賬號都是“白銀用戶”,但在同一時間打車,在出發(fā)地和目的地完全相同的情況下,系統(tǒng)顯示的預估價格卻不同,高峰期的打車價格有30元左右的差異,非高峰期也有10元左右差異,且兩個賬號的界面也不相同。
以高端品質著稱的首汽約車,還能繼續(xù)獲得用戶認可嗎?
飄點定位之說被指是讓司機背鍋
據報道,一位用戶在北京首都機場用首汽約車App約車成功后,發(fā)現(xiàn)網約車距離自己竟有22.4公里,需要等候54分鐘,而且系統(tǒng)提示“這是距離最近的網約車”
對此,首汽約車回應稱,此筆訂單產生過遠距離派單屬于違反機制反?,F(xiàn)象,首汽約車已對該筆訂單進行排查。初步調查為“有司機使用不法軟硬件進行飄點定位,以謀取虛假里程方面的額外收入或機場綁單的便利性。”
對于這一解釋,上述用戶認為,“這是讓司機來背鍋,因為司機也抱怨曾經兩次被派這么遠的單子了。”
北方工業(yè)大學汽車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個人認為出現(xiàn)過遠派單的非正?,F(xiàn)象,原因可能是平臺軟件定位功能存在問題,比如刷新的頻率或者第三方軟件與系統(tǒng)的融合,導致在更新和調度上存在問題。有司機使用不法軟硬件進行飄點定位也是有可能的,但這個情況比較少,總體而言,還是平臺系統(tǒng)軟件的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。”
那么,若是有司機使用不法軟硬件進行飄點定位,平臺是否就真的束手無策?一家頭部網約車公司高層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:“只要企業(yè)愿意提升技術水平,肯下成本,是可以阻攔這種行為的。”
有用戶稱遭遇平臺“殺熟”
一位黑金卡用戶曾反映首汽約車涉嫌“殺熟”。譬如,他使用微信支付車費僅需要90元,而如果選擇使用充值卡付費就是110元。“當然,當時充值的時候是每100元優(yōu)惠5元,可是這么一算,根本沒有什么優(yōu)惠,甚至車費更多。”
除了黑金卡用戶涉嫌被“殺熟”,有持白銀卡的用戶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。
一位用戶對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自己在4月14日14時30分左右打車回家,使用同一部手機,分別以聯(lián)通和移動的手機號進行了登錄操作,雖然都是“白銀用戶”,但在出發(fā)地和目的地完全相同的情況下,預估價格出現(xiàn)了10元的差異。4月15日9時上班高峰期,該用戶又嘗試以上述兩個賬號分別打車,發(fā)現(xiàn)這一次預估價格相差30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其聯(lián)通手機號所綁定的賬號中,界面顯示便宜的車型叫做“舒適特惠”,而移動手機號所綁定的賬號頁面里,壓根沒有這個界面。該用戶又用其他手機號注冊了一個新賬號打車,發(fā)現(xiàn)價格能便宜30元左右。
“平臺會對用戶進行分層,判定用戶是活躍用戶、流失用戶還是新用戶,給出不同的優(yōu)惠。從技術上來講,可以實現(xiàn)分人群、分地域、分時段的定價機制。”上述頭部網約車公司高層表示,“如果你是一個活躍用戶,平臺肯定不會在你身上過多投入,而會把有限的成本投入到更多的流失用戶或新用戶身上,以達到用戶量的累積增長。”
而據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,4月13日,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、稅務總局召開互聯(lián)網平臺企業(yè)行政指導會。會議指出,強迫實施“二選一”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、實施“掐尖并購”、燒錢搶占“社區(qū)團購”市場、實施“大數(shù)據殺熟”、漠視假冒偽劣、信息泄露以及實施涉稅違法行為等問題必須嚴肅整治。
從自營向承包轉變究竟是福是禍?
資料顯示,首汽約車自2015年9月份上線以來,主打“高品質”出行服務。但在2019年4月份,首汽約車改變自營模式,全面轉向承包制。首汽約車CEO高捷稱之為“謹慎放開”,認為其作用顯著。他坦言,這讓首汽約車進入了“非??焖?rdquo;的發(fā)展階段,觸達更廣闊的中低端市場。
紀雪洪對記者表示:“承包制相對自營模式可以增加首汽約車的司機數(shù)量,提升運力,因為現(xiàn)在網約車的瓶頸主要還是在司機端,專職司機的數(shù)量尤其有限。隨著近幾年的發(fā)展,網約車司機的收入和勞動強度相對來講已經達到了一個平衡,很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司機隊伍中。而用戶端的需求還很旺盛,如果司機端響應不夠,就會導致平臺流失用戶。”
盡管由直營轉加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首汽約車的運營成本,并提升整體運力,但卻是以犧牲服務質量、觸碰網約車合規(guī)機制為代價換來的。這也是令首汽約車由精品化逐漸淪為大眾化的拐點。
今年3月份,首汽約車運營主體首約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(簡稱首約科技)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融資消息引發(fā)關注。高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,公司將在完成本輪融資后,尋求上市。與融資消息一起公布的還有公司近幾年的業(yè)績。
資料顯示,2017年-2019年以及2021年前兩個月,首約科技營業(yè)收入分別為12.72億元、29.01億元、64.51億元、4.78億元,凈利潤分別為-24.41億元、-35.98億元、-30.2億元、-0.98億元,3年累計虧損90億元。
2017年-2019年,首約科技資產總額分別為4.44億元、4.63億元、3.46億元,負債總額分別為30.83億元、62.31億元、90.98億元,所有者權益分別為-26.38億元、-57.68億元、-87.51億元。而截至今年2月底,首約科技負債已增至104.37億元,資產則從2017年的4.44億元下降至2.17億元,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。
對于“首汽約車未來將如何加大技術和運營管理方面的投入?”“在穩(wěn)定運力品質的同時,如何服務好用戶并實現(xiàn)盈利?”“是否對用戶在操作界面和價格上做出了區(qū)別對待?”等問題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聯(lián)系了首汽約車相關人士,但截至發(fā)稿,并沒有得到回復。
遞交招股書已半年,嘀嗒上市還沒有實質進展。4月13日,嘀嗒更新了招股書,2020年嘀嗒總營收7.91億元,較上一年增長36.3%,仍主要由順風車業(yè)務貢獻。雖然順風車業(yè)務營收占比更大,毛利率進一步增長到87.3%,但上升空間令人擔憂。 2018-2020年順風車平均收費率從4.1%增至8.7%,2020年嘀嗒私家車車主增至108... [閱讀]
據浙江廣電總臺《1818黃金眼》欄目近日報道,2月26號,杭州的林先生通過“享道出行”打了一輛網約車,當天因為酒后有點暈,乘車過程中,打開車窗吐了一次,后來司機要求他出300元的清潔費,他覺得太貴了。 林先生說,當天晚飯喝了酒,和家人一起上了網約車后,自己坐在后排,路上感覺有點頭暈,“我就把... [閱讀]
近年來,網約車行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網約車司機數(shù)量日益增長。調查顯示,通過網絡平臺快速搭建起供需雙方對接渠道,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。同時,網約車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為社會特別是青年提供大量就業(yè)崗位,如“滴滴出行”的網約車司機現(xiàn)有3000萬人,其中35歲以下青年占56%,高活躍司機月均收入超9000元。北青-北京頭條記者3月3日獲... [閱讀]
無疑,滴滴將會是今年上半年最耀眼的一次IPO,快手的巨大成功,讓很多投資人對滴滴充滿了無限的幻想。 最近隨著反壟斷如火如荼的進展,各家互聯(lián)網巨頭都在重新梳理自己的業(yè)務,曾經每一個公司都在力爭讓自己在所在的細分領域內,成為絕對的領導者,但是絕對的領導者就會涉及到一系列的麻煩,如何解決這個問題? 比如,滴滴已經是國內網約車絕... [閱讀]
2025-07-01
2025-06-24
2025-06-17
2025-06-05
2025-05-28
2025-07-01
2025-06-24
2025-06-17
2025-06-05
2025-05-28